当前位置:首页 > 链博会专栏
链博会专栏

链博会专栏

【首届链博会大家谈】构建“以我为主”前沿性新兴产业跨境价值链
/ 时间:2023-08-15 16:41:33

 

图片1.jpg

生物产业的新动能作用日益增强,尤其是生物农业得到长足发展,走出了一条从生物基因育种、生态农业、有机农业、生物有机肥料、无毒生物农药相互融合的现代生物农业新路子。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实现平稳较快增长,国产商用大飞机和全球最大水陆两栖飞机均首飞成功,卫星导航与位置服务产业产值不断提升,首辆时速600公里高速磁浮试验样车下线,工业机器人产量持续居于全球第一,数控机床产业产值占全球比重约31%,船舶订单居全球第一。

新材料创新能力和应用范围稳步提升,稀土功能材料、先进储能材料、光伏材料、有机硅、超硬材料、特种不锈钢、玻璃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等领域产能居世界前列,并在航空航天、生物工程、新能源、医疗器械、文体用品、纺织机械、建筑材料、化工机械、运输车辆等行业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节能环保产业保持较快增长,随着我国环保政策密集出台,第三方治理污染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环保产业快速发展,环保产业营业收入持续增长,节能服务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受互联网与资源循环利用的不断融合的影响,资源循环利用产业发展呈现生态化、网络化、专业化的新趋势。

新能源产业保持平稳有序发展,清洁能源消费占比超四分之一,2021年新能源发电量首次超过1万亿千瓦时。

新能源汽车产业助推产业国际竞争力提升,新能源汽车的产销量、保有量都占世界50%以上,且出口势头良好,带动了上游电池、电控等零部件体系的发展。

数字创意产业实现爆发式增长,数字内容、数字创意装备和创意设计规模持续扩大。

世贸组织前任总干事拉米在2017年曾经预测世界经济格局将发生长期持续的地壳构造性变迁。2020年新冠疫情的发生,尤其是一些国家搞“小院高墙”,局部脱钩断链正在演化之中,全球价值链正在剧烈重构,效率和安全成为投资者优先考虑的因素,跨国公司正在加速多元化布局,采用多元采购、缩短供应链,甚至回流采取“中国+1”的方式,以增强供应链韧性。同时,在前沿性新兴产业领域竞争非常激烈,有的国家会脱颖而出,逆流而上,赶上潮流;有的会被淘汰出局,有的就会被甩得更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会进一步分化。联合国贸发会议将这一轮全球价值链重构的表现形式定义为,本土化,即部分延伸在外的价值链环节回流国内;区域化,即区域内价值链联系加强;多元化,即广泛布局可替代的价值链。三种形式的价值链重构都会带来全球范围内的产业转移,本土化要求制造业回流,区域化和多元化也将带来全球生产的重新配置。深度嵌入全球价值链的产业重构将以本土化、多元化为主,而原本碎片化布局的产业将区域化。

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国策,坚定不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敞开大门搞建设,才能实现合作共赢。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新兴产业企业有35家,全球独角兽企业中中国企业总数达到312家,位列全球第二;出口规模不断扩大,2022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交货值为63391.12亿元,其中,一般贸易出口22174.63亿元,加工贸易出口30012.25亿元,保税物流出口10835.95亿元,其他贸易出口368.37亿元,说明我国前沿性新兴产业已具备开启企业国际化进程的基础。

为了保证极端情况下国民经济能够正常运行,在构建国内大循环的同时,我国前沿性新兴产业要通过多元化和区域化,探索构建“以我为主”的前沿性新兴产业价值链,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目前而言,多元化发展的空间就是“一带一路”沿线,区域化的空间就是RCEP成员国。我国前沿性新兴产业应坚持多边贸易规则,维护双边贸易投资纪律,形成我国制造业企业出口上中游中间品,沿线或成员国生产最终制成品模式,产品既在本国市场销售,也返销中国市场和出口第三方市场;形成我国服务业企业基于互联网向沿线或成员国提供跨境交付服务模式,从而与沿线或成员国形成前沿性新兴产业跨境价值链,共享福祉,共同发展。

来源:中国贸易报
作者:姚为群,中国贸促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世贸组织研究会常务理事、上海国际贸易中心战略研究院执行院长
编辑:阮海斌